领导力培养
据统计,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几年,而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靠的就是领导力的作用和传承。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依然有很大的机会保持高速增长,这需要大量卓有成效的领导者。而当前已经严重不足的领导人才,在未来的缺口会进一步加大。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造成后继领导者供给数量严重不足。
• “百家讲坛”式授课 - 依赖“当红名师”滔滔不绝的评书式演绎,既缺乏互动体验和练习,之后也没有必要的系统跟进,只是让学员现场听着热闹,但之后却没有具体的价值体现,最终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谈到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问题:什么是领导力?早期阶段,对领导力的研究侧重在领导力特质,认为只要人们具备某种领导力特质,就能够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并取得成功。最早对领导力特质的研究关注KSAO(即知识、技能、智力和其他因素),更为重视人的智商。后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麦克里兰提出了素质(competency)概念,认为领导力特质不仅包含智力因素,还应包含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特征。构建领导力模型,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麦克里兰最大的贡献是给出了素质的冰山模型,认为冰山以下由工作价值观、智商/ 个性、动机组成。在商业领导力咨询领域享有盛誉的大师拉姆•查兰根据40 多年在领导力培养领域的经验,认为工作价值观在领导力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大型企业的领导者需要经历六次转型(如下图所示),也就是经历6 个关键领导层级,每个领导层级的工作价值观或工作理念不同,所需要的领导技能也不同,个人的领导力发展要随着岗位的变换,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价值观。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领导力的研究逐渐把领导方式、领导艺术作为研究的核心。对于研究领导风格的价值,菲德勒(Fiedler,1958)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团队或组织的结构特性和形势的发展,其中包括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相互认识。在研究成果方面,普遍认为主流的领导方式有指令型、亲和型、领跑型、愿景型、民主型和变革型。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领导力研究者逐渐把研究焦点对准了领导力的效标之一:团队氛围(Team Climate)。员工是否敬业、以及在工作上努力投入的程度,取决于领导者为下属营造的团队氛围。组织氛围的好坏直接反映了领导者的领导力水平。最近,领导力的学术权威之一戴维•尤里奇等撰写了一本《领导力密码》,认为领导力包含五个方面,这也是对领导力的最新表述。
• 勾勒愿景,体现在领导者的战略层面;
• 主动变革,体现在领导者的执行力层面;
• 激励人心,体现在领导者的影响力层面;
• 培养接班人,也体现了领导者的影响力层面;
• 自我修炼,体现领导者的个人素质。
尽管我们对领导力的研究还在继续,似乎没有尽头,但是我们相信正在离真理越来越近。那么,各类企业组织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领导力呢?